第三十六章 胜负已分[第1页/共3页]

高句丽国顺势将加盖王印的求援书发向汉朝,国中对王义此举不免嘲笑。汉朝的都城东迁后在冀州邺城,距高句丽海内城不管海陆皆有两千里之遥,来往之间哪怕不算汉朝动员兵马所耗光阴,也并非三五个月便能赶到的,国中士儒皆云,这位监国志大才疏,觉得依托汉朝就能取得胜利,可观一国兴衰,那里是能够将希翼留意于邻国的?

第旬日,汉辽东太守司马朗传信高句丽王,辽东郡集结万余精卒于东道城,以备战局倒霉;紧跟着第十三日,乐浪太守牵招领兵自涢水越分攀山进驻高句丽南部,向都城海内城进发;第十七日,汉将田豫所率庞大船队停靠高句丽东南的东沃沮,万余幽州水卒北上度过潺蠢水,进入高句丽东南。

“来人,换衣,取纸笔。”

只是这一次,局势与他们设想的不大不异。

北方的雪,化了。

现在除了北方辽山与扶余国打得如火如荼的三万军队,在高句丽国土之上的汉军数量,早已远超其本国兵力。海内城遭到监禁的东川王拔奇心急于目下局势,于王宫草屋避开监国耳目召见数名国中大臣,摊开在墙壁上的舆图中,这些高句丽国中最后终究王室的有识之士才终究发明,此时幅员广宽而兵精粮足的高句丽,在汉朝面前就像剥开襁褓的婴孩,虽手握匕首,却无涓滴还手之力。

那是一副进贤冠配长耳介帻的头饰,中间饰有三梁,种辑畴昔官至九卿的父亲所佩带的便是这类进贤冠。

穿戴好装束,王义一把颠覆案上汉琴,铺上纸笔疾书,笔迹草率,头也不抬隧道:“王某于番邦八年春夏,本日功成,人间当不复再有高句丽!”

引狼入室!

说着,王义似有不舍地再度抬手抚过琴弦,缓缓起家。他在高句丽弹了六年琴,最后是世子拔奇在辽东为质时教他操琴,学了些汉地的乐律。只是阿谁时候,来自汉家的小铁匠从未想到,有朝一日他会陌生了打铁、放下铁锤抚弄琴弦……他更不会想到,当年曾参与黄巾的小铁匠,会一步登天成为高句丽监国!

“大王,汉将田豫于乐浪太守牵招的军队,封闭住南边交通要道,恒江南之兵若向都城攻来,五日便可兵临海内城下!而恒江北之兵,则以坐断国土之势截断北征将士的路!更有鲜卑兵马在北征将士腹背虎视眈眈!大王,此时若再不先发制人,待汉军向海内城攻来,天下之大,却再无大王容身之处啊!”

而后三日,汉内附乌桓王蹋顿领马步军万余自汉东道城渡大梁水,入高句丽境内驻恒江北;五日,汉内附鲜卑大人成律归领精骑五千自东道城北走辽山;七日,汉内附乌桓峭王苏仆延领部众万余入高句丽,驻恒江南。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