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舍北求南[第1页/共3页]

还不如大司马有担负!

现在不会重蹈复辙,畴前他们是仇敌,现在高句丽与扶余已经不复存在,那边有了新的名字叫做骊州,很美。

免不了,对囚车里两个掉毛凤凰冷嘲热讽。

兵败国除已无可制止,继位后他便成了数百年扶余国亡国之君,何其辱也?

天下人在麴演眼中只分做两种,一种是放马的,边郡与外夷均在此列;一种是种田的,除了边郡汉海内部大多如此。而蓟县,北方临着长城,便是放马的所能施加统治的最南端,刚好也是种田的所能影响的最北端,那是个极好的处所,北方一旦有战事,蓟县便能支应至全部塞北草原,就军争之事,若想建功,那是北疆的不二之选。

固然燕北达成了他震慑高句丽王室的留意,不但辅立东川王拔奇,安下王义这颗钉子,还从高句丽手中割下纥升骨城,逼迫其割地乞降。可在另一方面,高句丽国中亦是舆情澎湃,随后带来层出不穷的小范围背叛自不必说,国中最坚固的百姓尽数随失了王位的世子伊尹漠南渡汪洋,前去遥遥千里的外洋孤岛上寻求高句丽新的前程。

只是现在挂念这仇恨已无甚用处,国破家亡,身为人制,连仇恨的资格都被剥夺。

那是高句丽骨头最硬的一批人,即便作为政敌,燕北有多想杀死伊尹漠,便有多佩服伊尹漠。

那便是他登大将军位的机遇,故而,必然要留在河北!

麴演这话倒不是虚言,到底燕北护得住治下近千万生民,匈奴谋逆说平就平了,即便攻打高句丽扶余并非义战,可到底受惠的都是现在骂燕氏残暴的那帮士大夫与百姓,他们哪儿晓得边陲是个甚么环境。

跟着燕东的战报奉入邺都不数日,自骊州进京的车队也逶迤而至,高句丽拔奇与扶余简位居被降王爵,别离封为汉木栅侯与汉丸都侯,收归邺都。

“两位大王别忙着记恨,再记恨也得用饭!”

麴氏以兵法传家,又熟谙西州军阵。正如麹义在战阵上本领普通,麴演更熟谙的是情势,当下便盘算主张等把背面车里这两个亡国大王送到邺都,便去寻自家兄长看可有机遇能留在河北服从,幽州他是不筹算归去了,连动部下带出来这六百骑从,全都留在河北!

再大的仇,能比亡国还大?

这真是美煞武人之壮景!

领一曲骑从沿行护送的将领是幽州军的麴演,就是在辽东作为叔父杀掉背叛侄子的阿谁麴氏三郎,麴义的弟弟麴演。他但是个狠角色,此次扬威域外的战役开端时他受命在上谷郡防备塞外鲜卑异动,没能参与憋了满肚子牢骚,最后燕东给他个领兵南下交代俘虏的苦差事,早就看这两个外族大王不扎眼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