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强渡梁水[第1页/共4页]

伊尹漠比他更烦躁。

“他们老是要渡河的……让弟兄们给弩车盖上蓑衣。”

城外避祸的百姓每日涌入城内不知凡几,城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意味辽东重器的军人不住弹压贩子,却还是令他忧心会呈现乱事。

可国与国之间,无对错,没法理。

“甚么!世子殿下?”

襄平的雨还鄙人,且密且细,连绵不断。襄平官寺的府衙里,沮授披上蓑衣,昂首望向层叠斗拱堆砌着精彩飞檐。雨水自描画走兽纹路的瓦当上落在地上,耳旁雨落滴答作响。微微发阴的天空让人恍然觉得还是下午,氛围中这不过是又一个凌晨罢了。

微微点头,沮授脚下轻迈,步入雨幕。

“世子殿下,现在退兵,借助雨天门路难行,汉人看不见那我们回撤,只要留下这些军帐再布下千余疑兵,雄师便能全师而还。”伊尹漠最靠近的幕僚是高句丽的年青士人,同汉人普通有大氅纶巾的模样,安稳而有气度地说道:“等候火线粮道规复起码要三日,攻破对岸汉军,再兵临襄平城下,便是一旬风景,莫非世子还筹算继而与度辽将军燕仲卿再战吗?”

人与人之间,有对错,有法理。

没有人能给他们运送粮食了。

伊尹漠堕入进退两难的局面。

如此大志、多么壮志,莫非就因粮道遇袭便要灰溜溜地走回纥升骨城?

对错是兵器,法理是强弩……天下只要这么大,诸多族类,非生即死,那里顾得上仁德?

高句丽军,接着雨幕的遮挡,军士们将衣袖、腿腿拢至上臂、腿根,穿戴薄弱的皮甲抓着刀剑泅渡梁水。

大梁水下流的战事因为细雨所隔绝,这里是麹义修建的第一道防地,也是最后一道。仰仗大梁水的天时使高句丽的战船能够逆流直下,水陆并进之下一起二百里却让麹义寻不到任何能够合适设防的地带。

要兵戈了,防备围城筹办的各种事件压得沮授有些喘不过气来。

“进兵吧,渡河。”

年青幕僚缓缓吸气,转脸望向帐外稀少的雨幕,他能感遭到世子伊尹漠心头的奋进,可眼下的时势,那些夸姣的盼望真的是他们能做到的吗?旁的不说,单单燕度辽部下的偏将军,屯兵对岸拥万众之师的麹义,真的是他们能等闲击败的吗?

为此高句丽军特地将留滞在边疆上的三千军卒发还纥升骨城运粮,使得本来充足的兵力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前半句话麹义已经反复了数次,高句美人总要渡河的,当他们度过大梁水,便意味着短兵相接。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