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义正言辞[第1页/共3页]

“想必诸君内心稀有,御史中丞当时也抱有赴死之心吧?论直言忠心,谁能对比元常?”燕北说得慷慨激昂,探手望向刘协,接着回身对百官道:“光禄勋有守备宫廷统领郎官的职责,若将来宫内有变,莫非当日能慷慨赴死的钟元常不能再为陛下赴死吗?经历才调能够渐渐晋升,可面对强权不卑躬屈膝的风骨,倒是学不来的!陛下,臣请钟元常为光禄勋!”

“臣……谢陛下!”

御殿的氛围仿佛都跟着燕北说出这句话凝固起来,就连天子都游移了一下,看着燕北面露不解。

燕北又找了一条千里马骨。

虽说畴昔他的才气不高,但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这些年他打了大小百余仗,统治着幽冀二州,不管文韬武略,他比朝廷中多数公卿要强很多,特别权臣的心术,更是无出其右者。

很多朝臣内心也都是这么想的。不过燕北可没那么傻,光禄勋之下,可到处都是他的亲信啊!

现在光阴还短,朝廷百官还记得燕北送给他们活命恩德的感激;燕氏旧将也还对朝廷怀有那么点些许的尊敬。可若长此以往,裂缝如果呈现,再想弥补可就太难了。

钟繇还能说甚么呢?他只是缓缓将怀中要表奏的书柬缓缓收好,那边面写着兖州牧曹操的功劳。钟繇本想将曹操引为天子外援,不过此时现在,看上去仿佛并不需求这个外援,燕北对朝廷也并不像董卓李傕那样,大权独揽。

“陛下、大司马,鄙人并无担负九卿的才气,还请大司马收回进言。”最早反应过来的钟繇当即推却,拱手说道:“光禄勋掌管陛下与宫廷的安危,理应由更有才气的臣子担负。”

让甄尧坐这个位置,不为别的,只要他把官职占住,不求建功只求没错。他能够不开口弹劾人,只要不让别人开口就够了。

而如许一个获咎过他的人,如果因为勇于直言而升任九卿,对旁人来讲,莫非还不能显现出他大司马的宽弘大量吗?

不消说,燕二爷看上在邺城贩子上领緹骑的执金吾了!

就连天子也不由咬牙,重重地点头对钟繇说道:“钟卿,大司马所言亦句句在朕心中,钟卿便不要再推让了吧?”

以是燕北要想体例成为朝廷的人,也要想体例让朝廷成为燕氏的人。而促进这类干系最简朴的手腕,就是消弭百官对他的仇视与忧愁,这个冲破口……就是钟繇。

朝廷与燕氏旧将,都没有将对方当作本身人。以是才有了刁难,才有不适应。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