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汝南之战【一】[第1页/共3页]

袁氏在燕氏的攻伐下足足撑了十年,直至最后两年才呈现这类环境;但曹氏的根柢不如袁氏,却接连蒙受吕布、陈宫在兖州的背叛,燕氏大肆南下的压力,曹仁、夏侯渊等宗族重将接连死亡疆场,固然有能征善战的战将,却缺了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令人压力极大。

这类环境下,哪怕是冒险,也不奇特。

不过也因为阵势,三条要道均为山谷,虽说救兵倒霉,却也勉强算是善守之地,雨季之前曹氏便在乾溪谷让张辽摸索反击的兵马吃到很多苦头。

陈县城外的祭坛,并非为祭拜出征。燕北对别人、对天下的影响随他的职位而越来越大,军中、官方都伸展着不信六合的气质,非论出征还是信奉,人们祭拜六合的次数越来越少。张辽也是一样,于燕军而言,大战前祭天已经可有可无地沦落为浅显典礼,现在他们更重视战后祭拜英魂。

哪怕再因天时带来的门路难行而感到放心,夏侯惇也必须派人将粮草辎重从汝阴送到他所镇守的三城当中,这本身就是为了防备暴雨而提早要做的筹办,但这场雨来得太急太快,最后三队押运辎重的粮队被困在路上,没有筹办多余的草席,粮食没法上路,不然运到城池也被泡烂了。

究竟不出夏侯惇所料,就在夏侯惇雨季到来以后第三次派人催促运转粮草的辎重队尽快赶路派出骑手时,循着暴雨中传来的马蹄声,思善城外的大营远处官道奔来一骑,固然面前串连的雨幕与山雾遮住夏侯惇的视野,单单马蹄声却已充足令他感到不安……那是北方,梁国的方向。

三条路均有近二百里互不相通,要一起向南行至汝阴东西一线才气相互相同,中间隔着连绵山脉,只要猎手出身的纯熟标兵才气在两个时候以内将信息送达,这还是翻山越岭才气达到的速率。如果哪条要道遭受敌情,等候救兵起码要三日以后,因为盘曲回转的官道,三县当中比来两县的路程都足足五百里,最远的新阳与城父乃至隔着一千一百里路!

张辽的祭坛是为祭天,不过不是求武运,而是求雨,为曹操求雨。

单单梁国,可纵兵南下直取汝南东部的官道便有三条,别离为自北向南偏东的城父一线;靠近中间的思善一线;自北向南偏西的新阳、宋国、细阳、汝阴一线。此中新阳、思善、城父三县也恰是扼守要道的前沿,是现在曹氏在汝南东部设防的重中之重。

雨季的到临并未让曹军在成父城的驻军感到忧愁,反而更加轻松。暴雨滂湃对谁而言都不是功德,很少有将体味鄙人雨时外出交战,就像张辽在陈、梁二国雨季时闭城死守一样,这类气候下两边军队都穿戴还未换下的夏季单衣,扛不住夜里的寒意,伤病将会给围城军队战力带来庞大的折损。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